一,、什么是登革熱,?
登革熱由登革熱病毒引起,,主要由一種名叫白紋伊蚊的蚊子(廣東俗稱“花斑蚊”)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,可分為?型,、?型,、?型、?型四個血清型,。該病流行季節(jié)為夏秋季(即每年的5-10月份),,傳播迅速,發(fā)病率高,,容易出現暴發(fā)流行,,目前無預防針和藥物可以預防。
二,、登革熱的危害
主要流行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10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,威脅著全球2億以上人口的健康,每年向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報告的發(fā)病人數有數千萬人,,有50萬的住院病例,,其中90%的病人是15歲以下的兒童,平均的死亡率為5%,,死亡在2萬人以上,,它是僅次于瘧疾的重要熱帶病。
近二十年來,,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不僅在東南亞流行趨勢加重,,而且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(qū)復燃。登革出血熱由于癥狀嚴重,,死亡率高而受到人們的關注,。
三、登革熱是怎么傳播的,?
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的,。伊蚊喜歡在日間叮人,尤其是日出后兩小時及日落前數小時,。如果患者在剛發(fā)燒前至退燒期內(大約六至七天)被蚊叮,,病毒就有可能傳給蚊子而傳播開去。不過接觸患者是不會被傳染的,。
四,、登革熱的臨床癥狀
發(fā)病較突然,有畏寒,、發(fā)熱,,伴疲乏、惡心,、嘔吐等癥狀,。發(fā)熱常為24~36小時內達39~40℃ 。伴有較劇烈的頭痛,、眼眶痛,、肌肉,、關節(jié)和骨骼痛。伴面,、頸,、胸部潮紅,結膜充血,。皮疹:于病程5~7日出現為多樣性皮疹,、皮下出血點等。表淺淋巴結腫大,。有出血傾向,,一般在病程5~8日牙齦出血、鼻衄,、消化道出血,、皮下出血、咯血,、血尿,、陰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。嚴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,、肝腫大,,少數會引起休克。
五,、如何預防登革熱,?
滅蚊、清除蚊蟲孳生地,、防止蚊子叮咬是預防登革熱傳播的關鍵,,要做到以下幾點:
(一)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閑置的可積水容器:如放在戶外,、陽臺、天臺閑(廢)置的花盆,、缸罐,、輪胎、可積水垃圾等,。
?。ǘ┦覂确N養(yǎng)的水生植物(如富貴竹、萬年青,、佛手等)應每隔5-7天洗瓶換水,、清洗根須。登革熱流行期間應避免種養(yǎng)水生植物,,如必須種養(yǎng)則改為用泥,、沙種養(yǎng),。
(三)保持室內外花盆托盤無積水,,如有積水應隨時清理干凈,。
(四)大搞室外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,,疏通下水道,,鏟除雜草,及時清除各種無用積水(如溝渠,、天臺等地面積水),,填塞竹節(jié)樹洞等。
?。ㄎ澹┪缢蛲砩闲菹獟煳脦?,到公園、街邊等露天場所活動應注意采取防蚊措施,,防止蚊蟲叮咬,。
(六)一旦有上述發(fā)熱,、疼痛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(yī),,做到早發(fā)現、早隔離,、早治療,,以免傳染給別人。